“全民修身”、“全民治安”、“全民禁毒”、“全民綠化”,中山舉全民之力解決社會治支票借款理難題,探路共建共享“善治中山”。
  今年初,中山市提出努力建設“大平安、大和諧”城市目標,著力推進社會治理改革。11月底,中山市公開發佈《中山市社會建設規劃綱要(2013—2020年)》,成為全國地級市中首個發佈社會建設中長期規劃的城市。《綱要》根據中山社會建設借錢的基礎、面臨的挑戰,率先提出了建設民生社會、平安社會、公平社會、活力社會、法治社會等“五個社會”,推進熱點民生提質工程、居民收入倍增工程、社會融合共進工程等十大工程,同時配套推出50個重點項目,既為中山社會建設、創新社會治理指明瞭方向,又給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標。
  無論是“大平安、大和諧”的提出,還是社會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的發佈,始終都圍繞著“全民”二字來探索一條既把群眾“組織起來”,又讓群眾“活躍起來”的“蒸烤箱中山路徑”。
  在關鍵字中山市三角鎮,就有一支由保潔員、郵遞員、摩托司機、村民等組成的特別“義務治安隊”,他們來自社會各個層面,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,緊盯治安盲點,讓居民出行格外地安心。
  全民參與
  從政府“包辦”到群眾“太平洋房屋點菜”
  中山市委書記薛曉峰提出:“在突出黨委領導、強化政府責任的基礎上,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從‘撐船人’到‘掌舵者’的角色轉變。”
  政府角色的轉換意味著政府治理方式的創新,一改往常政府“大包大攬”的“決策者”方式,中山實行“簡政”模式,激發群眾的活力,深度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。
  今年初,中山“2013年十件民生實事”請群眾票選,將以往由政府決定的民生實事首次交由全體市民票選決定,推動民生建設從傳統的“政府配餐”向“群眾點菜”轉變,努力將“民生工程”辦成“民心工程”。
  在“簡政”方面,中山經過六輪的審批制度改革,審批事項由原來的1404項減少到目前的285項,減幅近八成,並將14項政府職能移交給中介組織。
  然而,政府角色的轉換並不意味著變“主動”為“被動”,而是突出與群眾之間的“互動”。既是“互動”,則需要群眾的廣泛參與,因此,薛曉峰強調在把群眾“組織起來”的同時,更要讓群眾“活躍起來”。
  近年來,中山在全省甚至全國範圍內率先推出“全民修身”、“全民綠化”、“全民治安”、“全民禁毒”等活動,充分調動了“全民參與”的積極性。
  據統計,2011年9月起,中山在全國率先啟動全民修身行動,已建立“修身學堂”1100多間,參與群眾達100多萬人次。去年,中山鋪開“全民治安”工程,目前18個“平安細胞”已覆蓋每一角落。
  而從今年6月開始的“博愛100”公益創投活動,首創“公益1+1+1”理念,政府搭建平臺、社會組織競投實施、熱心市民和企業支持,以168萬元的種子資金,共撬動近1000萬社會各界項目資金。鄰裡“愛心銀行”、孤殘兒童“周末助養”等115個項目獲得支助。入選優勝項目的原色陶公社的負責人楊福軍在反思送錢、送物等救助形式不能真正打開殘疾、單親等特殊家庭孩子的內心後,提出了“夢想陶藝牆”項目,憑靠陶公社已有資源為特殊兒童提供陶藝夢想磚創作場所,製作出“夢想陶藝牆”藝術裝置作品,併在其中選擇一部分夢想,助其“圓夢”。
  為廣納民意,中山市連續舉辦了兩屆“我為中山善治獻一策”活動,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社會建設“金點子”,兩屆共收到全國各地網友1600條建議,先後評出30個金點子和優秀建議,其中第一屆金點子“建圖書捐贈交換點”、開辦“四點半學校”等都作為特別觀察項目通過“博愛100”公益創投活動轉化落實。
  全民共享
  利好惠及每一位新老中山人
  近年來,中山市在破解城鄉、城市雙重二元結構、外來人口積分入戶入學、農村社區建設“2+8+N”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,這些利好惠及到每一個新老中山人。
  據悉,為破解城鄉(城市與農村)、城市(本地人與外來人口)雙重二元結構,中山市積極推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政策,將政府的公共服務引入農村,並通過積分入戶入學制度加快新老中山人的融合。在全市全面實現低保、養老保險、醫保城鄉一體化,城鄉居民收入比例下降為1.6:1,達到全省城鄉差距最小水平。
  據統計,僅2013年,中山給予8721名異地務工人員子女入讀公辦學校資格,給予78名異地務工人員租住保障性住房資格,給予3600名異地務工人員入戶資格。據悉,明年中山市還將把已積分入學子女納入醫保參保範圍。
  此外,在農村基層管理體制方面大膽創新,率先建立“2+8+N”社區建設模式,聘請外來人員代表擔任村(居)會特別委員。併在南頭鎮穗西社區試點“電子社區”,網站輕輕一點,足不出戶便可申領計劃生育證明、二胎證明等,春節等節日舉辦什麼形式的慶典活動也可通過網站或手機投票決定。
  這些利好都是可以親身感受得到的,而通過實施“全民治安”、“全民禁毒”等工程,中山自去年4月以來,在國內率先創建“無醫鬧城市”,今年1-11月,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了10%,110有效警情下降了27.34%,為群眾提供了更加平安、和諧的社會環境。
  中山市委副書記、市社工委主任鄧小兵稱,這些是群眾看不見的“無形”利好,就拿禁毒來說,國外專家有過分析“每投入1美元的禁毒經費,則為公共安全節省7美元的投入、為公共衛生節省4美元的投入”,中山治安、禁毒等的投入,給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創造的“無形”利好可見一斑。
  據中國社科院等有關機構統計,中山在幸福指數、城鄉差距縮小、新老中山人融合等方面連年提升,社會環境競爭力在全國已名列前茅。
  (圖文/李永、易劍、林傑雄)
  李永、易劍、林傑雄  (原標題:全民共建共享“善治中山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o65qodc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